第12卷第11期 总第412期
《也是冬天,也是春天》
——迟子建
思政231班 李华芳 指导老师 梁莉冰
内容简介
《也是冬天,也是春天》是迟子建的散文集,全书分为六辑,内容丰富多样。书中既有对故乡风物的深情描绘,让读者感受到北国风光的独特魅力;也有对童年逸事的趣味回忆,展现出纯真无邪的美好时光。在对亲人朋友的眷恋篇章中,作者用细腻笔触勾勒出亲情的温暖、友情的珍贵。
书中还有大量对自然美景的感悟,并配有作者拍摄的多幅摄影图片,这些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,为该书增添了几分诗意与哲思。从白山黑水到碧野青空,从皑皑白雪的冬日到生机盎然的春天,作者以诗性笔调描绘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此外,迟子建在书中还抒发了对人情世故的慨叹,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沉思,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,分享自己在文学艺术道路上的思考与感悟。
写作背景
迟子建在黑龙江北极村长大,多年来历经父亲离世、丈夫病逝的痛苦,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创作经验。在现代社会快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下,经过十年沉淀,她于2019年推出《也是冬天,也是春天》。书中以细腻笔触融入对人生的深度思考,展现对自然、故乡、亲人的眷恋,为读者构筑心灵栖息之所。
精彩分享
1.当生命的时针有张有弛、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时候,我们的日子,才会随着日升日落,发出流水一样清脆的足音。
2.山峦披上银白的棉袍,于苍茫中呈现圣洁之美,而春的生机已在雪下悄然酝酿。
3.不管多么漫长的冬天,春天总是会来的。
4.生活永远不会圆满的,但是,曾有过圆满,有过不圆满,才是真正的人生。
个人感想
起初,我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的。“冬天与春天”,两个在自然时序中截然不同的季节,一个代表着寒冷、沉寂与蛰伏,一个象征着温暖、生机与绽放。它们本应是时间轴上相隔一段距离的节点,为何能用两个“也”字而连接呢?带着这个疑问,怀揣着满心的好奇,我翻开了迟子建的这本《也是冬天,也是春天》。
翻开第一页,一行文字便直直地撞进我的眼眸,瞬间惊艳了我——“我想,人生是可以慢半拍,再慢半拍的。生命的钟表,不能一味地往前拨,要习惯自己是生活的迟到者。”刹那间,我的心猛地一颤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每个人都像是被上了发条的机器,在学业、工作的赛道上拼命狂奔,生怕落后半步。我们被时间驱赶着,无暇顾及沿途的风景,更来不及倾听内心的声音。我们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,忘记了生活本应有的模样。
慢慢读深入书中,我仿佛踏入了迟子建构建的文学世界。在《灯祭》里,她用细腻得近乎雕琢的笔触,描绘了父亲为她做灯的场景。一盏再普通不过的灯,在她的笔下,却承载着如山的父爱。读着读着,我的思绪飘回到了自己的童年,那些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一一浮现。可如今,随着成长,我忙于学业、社交,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。迟子建的文字,就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我记忆深处那扇关于亲情的大门,让我在这个“冬天”般忙碌冰冷的世界里,寻回了“春天”般温暖的亲情。
书中对于自然的描写,更是让我沉醉不已。她笔下的北国风光,无论是银装素裹的冬日雪景,还是草长莺飞的春日盛景,都充满了诗意。此外,我特别喜欢她对于细节的描写,比如雪花的形状、风的声音…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,却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。读着她的文字,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些被忽视的美好瞬间重新被唤醒。
阅读这本书的过程,就像是一场与迟子建的心灵对话。她的文字就像一阵温柔的风,吹散了我心头的阴霾。我渐渐明白,书名中的“冬天”与“春天”,不仅仅是季节的简单更迭,更是人生不同境遇的象征。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“冬天”,遭遇挫折、失去,感受到生活的冰冷与残酷;但在这看似绝望的“冬天”里,也总有“春天”般的希望与温暖。可能是家人的一句安慰、朋友的一个拥抱,或是自然中一抹不经意的美景。她让我明白,人生不必总是匆匆忙忙,偶尔慢下来,也是一种智慧。就像冬天,虽然寒冷、漫长,但它也是大地休养生息的季节。在这个季节里,万物沉睡,积蓄力量,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。人生亦是如此,在那些看似“慢”的时光里,我们可以沉淀自己,反思过去,规划未来。
读完整本书,心中满是感慨。人生不必总是匆匆忙忙,偶尔做个生活的迟到者,又何妨?我们要懂得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,学会放慢脚步,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温暖与美好。
作者简介
迟子建,女,1964年出生于漠河。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,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,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。曾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,第二、第四届鲁迅文学奖,澳大利亚“悬念句子文学奖”等。
主要作品:长篇小说《伪满洲国》《越过云层的晴朗》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《白雪乌鸦》《群山之巅》《烟火漫卷》,小说集《北极村童话》《白雪的墓园》《向着白夜旅行》《逝川》《雾月牛栏》《踏着月光的行板》《世界上所有的夜晚》,散文随笔集《伤怀之美》《我的世界下雪了》等。
也是冬天,也是春天/迟子建著 I267/C812-6 北京:中信出版集团,2019. 馆藏地:社会科学二(东区三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