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卷第9期 总第410期 《伪满洲国》
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4-18
  • |
  • 作者:暂无
  • 阅读次数:39

第12卷第9期 总第410期

 

《伪满洲国》

       ——迟子建

小教文定向232班  李雪燕      指导老师  张丽丽

image.png

内容简介

小说以伪满洲国十四年为时间轴,通过数十位小人物的命运交织,勾勒出东北大地的血色图景。这里有冻死在雪地的抗联战士杨靖宇,有被迫为日军唱戏的京剧名角月娘,有在鸦片馆沉沦的富商之子,也有在饥荒中易子而食的农民……他们不是英雄,却在时代的夹缝中活成了历史的注脚。迟子建用冷峻的笔触,将“家国”二字拆解成柴米油盐的烟火气,又在烟火中埋下无声的惊雷。

写作背景

迟子建的《伪满洲国》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末,以1932年至1945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“伪满洲国”为历史背景。作者耗时多年查阅史料、走访东北三省,尤其注重挖掘民间档案、地方志及亲历者口述,力求还原被宏大叙事遮蔽的普通人生活。迟子建在访谈中提到,她刻意避开对战争场面的直接描写,而是通过小人物的日常细节——比如一碗高粱米饭、一场跳大神仪式、一句被禁的方言——来展现殖民统治下人性的扭曲与坚守。

精彩分享

1.雪落在东北平原上,盖住了万人坑,盖住了刑场,却盖不住地底下渗出的血味。

2.月娘最后一次唱《霸王别姬》,把毒药抹在胭脂里。日本军官鼓掌时,她盯着台下说:“这出戏,中国人看了哭,你们看了笑。”

3.杨靖宇咽下最后一根皮带时,突然想起老家院子里那棵枣树。他后悔没在树干上刻下儿子的名字。

4.日本兵小野战败后跪在松花江边,撕碎妻子的照片。纸片漂走时,他想起医学院毕业时发的誓言:“绝不伤害生命。”

个人感想

第一次知道《伪满洲国》,是在高中历史课的午后。老师讲到“九一八事变”,幻灯片上闪过一张张黑白照片:炸毁的铁轨、举着刺刀的士兵、流离失所的难民……那些画面像锋利的刀片,割开了课本上干瘪的“殖民统治”四字。上大学后,刚好是九月十八日,我静静地听着学校播放的防空警报声,我又想起了这本书的名字,于是我打算去图书馆借这本书,完整地读一遍。我在图书馆公众号搜索出相关信息,在书架发现了这本橘红色封面的书,封面上黑色字体的“伪满洲国”四个大字,给人一种庄重感。我轻轻将它取下,手指摩挲着那独特质感的封面,缓缓翻开,当目光落在书页的第一行字,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那段沉重的岁月,周围的喧嚣瞬间远去,只剩下历史的回声在心中激荡。我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,更是与过去的一场深刻对话,我要在迟子建老师细腻而有力的文字中,去探寻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真相,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悲喜与挣扎,去铭记历史给予我们的沉重而珍贵的馈赠。

书中让我浑身发冷的情节,不是枪决或屠杀,而是一段关于“吃饭”的描写:日本军官举办宴会,要求中国厨子用黄豆摆出“大东亚共荣”字样。厨子老赵跪在地上,一颗颗摆豆子,手抖得厉害,突然抓起黄豆塞进嘴里疯狂咀嚼,被刺刀捅穿肚子时还在嘶吼:“这是俺们种了三百年的豆!”——没有口号式的控诉,但一粒豆子就道尽了殖民的本质:连最卑微的生存权利都被践踏成表演道具。

迟子建老师不单写侵略者的残暴,更揭露普通人的共谋。妓女翠喜为救地下党委身日军,却被同胞骂作“汉奸破鞋”;小贩李茂才为保命向日本兵鞠躬,回家后抽自己耳光直到嘴角流血。这些情节像一面镜子,逼我直面人性的懦弱:如果我生在彼时,是会咬牙赴死,还是低头求生?这种恐惧在读到“学生举报私塾先生”一章时达到顶点——告密者竟是先生最疼爱的学生,只因日军许诺“举报者赏一斤白面”。

作为00后,我曾以为伪满洲国只是历史考卷上的一道填空题。直到书中写到日本战败后,中国百姓冲进仓库哄抢白糖、罐头,却把记录罪行的档案箱扔进火堆。火光中有人大笑:“烧了干净!晦气东西!”——这让我想起某次刷视频时,看到有人参观沈阳“九·一八”历史博物馆时,竟然有人在慰安妇照片前比剪刀手自拍。迟子建老师用文学提醒我们:历史的悲剧不在于发生过什么,而在于人们如何遗忘。

最刺痛我的是一段关于语言的描写:日军强迫东北孩子学日语,课本里写“满洲是日本神圣领土”。而私塾先生陈守业偷偷教《三字经》,被冻死后,学生们用刀片在手臂上刻“我是中国人”,血珠渗进棉袄袖口,“像雪地里开出的梅花”。这种无声的抵抗,比任何战场冲锋都更震撼。它让我突然理解了外婆——她至今不肯学普通话,固执地用东北方言念叨“晌午饭”“笤帚疙瘩”,或许正是因为方言是她与故土最后的纽带。

读完全书的那天,已近黄昏,我在等红绿灯时,目视着来往的车辆,忽然觉得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里都可能藏着未被讲述的《伪满洲国》。迟子建老师在后记里写:“记录苦难不是为了咀嚼痛苦,而是为了在苦难里打捞光。”作为读者,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历史的轨迹,但至少可以记住:每一粒尘埃,都值得被阳光看见。

作者简介

迟子建(1964年—),当代著名作家,生于黑龙江漠河。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,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。作品始终扎根东北黑土地,以冷峻笔触书写历史创伤中的人性之光。代表作《伪满洲国》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《白雪乌鸦》等,曾获茅盾文学奖、鲁迅文学奖、冰心散文奖等。

主要作品: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《伪满洲国》《白雪乌鸦》《烟火漫卷》《北极村童话》《我的世界下雪了》《树下》《群山之巅》《晨钟响彻黄昏》《越过云层的晴朗》《迟子建散文》等

 

  伪满洲国/迟子建著  I247.57/C812-3 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2009.社会科学二(东区三楼)


点点bettaptap手机官网| 红叶网| 点点bettaptap手机官网报| 点点bettaptap手机官网学报
校址:广西玉林市教育中路299号 邮编:537000(西校区) 广西玉林市教育东路1303号 邮编:537000(东校区)
版权所有:点点bettaptap手机官网图书馆 电话:0775-2620818
本站总访问量: 2477052, 今日访问量: 288
Baidu
taptap点点亚洲体真人